【好日。誌】新網新聞網麻念台─獨立媒體的執著
麻念台,資深記者,網路媒體「新網新聞網」的創辦人
新網新聞網成立於1998年,是台灣第一家網路原生電子報,創辦人麻念台是藝文圈資深記者。政大新聞系出身的他,在學期間便獲得大華晚報藝文記者的職缺,一度因為不滿當時戒嚴時期尾端新聞管制離開過媒體圈,最後仍重拾信念獨立創辦《新網新聞網》http://newnet.tw(曾名為《鳳凰網》),被中央社報導喻為與大象(主流媒體)共舞的跳蚤,「展現與大象平起平坐的雄心」。麻念台經歷豐富,熟悉資訊網路(《新網新聞網》的架站、網管乃至寫程式皆一人包辦)、影音製作(從企畫製作、拍攝、非線性剪輯)等都難不倒,秉持中立精神客觀報導文化藝術、公益慈善與生態環保等公共議題,使《新網新聞網》成為台灣少數無腥羶色沾染的獨立媒體。
潛心文藝 有所堅持
麻大哥是一位資深藝文界記者,卅多歲時曾在台灣舉辦了第一屆國際藝術營(在此之前只有新象創辦人許博允舉辦過「國際藝術節」)。他因為採訪過英國亞伯丁國際音樂舞蹈藝術營,受到該營不分國籍、種族膚色、政治理念、宗教信仰,一起欣賞藝術的宗旨感召,決心在當時仍是文化沙漠的台灣放膽一試;籌備規畫過程中,不惜投入全部的家當。這個活動的內容,跨越了影視、美術、音樂與舞蹈,共耗資台幣一千六百多萬,當時造成國內文化界一波轟動熱潮,因為除了邀請到多位國際藝壇人士外,麻念台特別飛往法國巴黎前去力邀從未前來台灣的華人頂尖畫家趙無極也出席參與,成為當時藝壇大事。
麻大哥從小就對文化藝術深感興趣,尤其是音樂;雖然母親早逝,在木柵一家樹人育幼院成長的麻大哥,有著寧願挨餓也要存錢買黑膠唱片的堅持,甚至自修和聲、對位、曲式等理論作曲知識,並在最艱困經濟條件下尋求學習鋼琴與小提琴機會,自我的浸淫加上對音樂史與樂壇人脈的熟知,曾獨家報導當時一位獲國家文藝獎的音樂人抄襲國外作品事件,《音樂與音響》的發行人張繼高(筆名吳心柳)與音樂界大老許常惠甚至也跳出為麻大哥背書。因為長期的主動深掘與自身的熱情,麻大哥對藝文領域有著超乎於常人的敏銳度。
報紙淪為工具,拓展不同人生
民國66年麻大哥進入報社正值白色恐怖的尾端,後來政治的發展也令他相信權力不分政黨,只要掌握權力就絕對使人腐敗,因此對政治冷感。他憶起昔日跑藝文線經常被報社學長認為沒前途,不似國會黨政、財經線能認識政要、民代與財團企業家,壓力下他依舊不放棄藝文,加跑了市政主線,甚至時任台北市長李登輝最後成了他的證婚人。
當時麻大哥任職的《大華晚報》被認為是《中央日報》的分支,麻大哥自覺違反許多新聞取向缺乏公平客觀原則。後逢中美斷交,報紙更是成為政府宣揚立場的工具,麻大哥深感有違自身理念, 便告別媒體圈,展開他的網路事業。
麻大哥開創了資訊公司,晚其一、二年較著名同樣以網路為平台發佈新聞的有詹宏志創辦的《明日報》。當時他創辦的新網公司臨門一腳便可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可惜全球網路市場未能成熟,驟然降至的全球網路股價崩盤使前期動用大筆資本額的公司支持不住,許多員工想勒緊褲帶共體時艱,麻卻深知當時全球趨勢已難以挽回。
圖片來源:新網新聞網
我是最富的窮人
麻大哥後來因資訊專才被聘請至某人力銀行擔任《大學網》總編輯要職,帶領四百位記者,薪資優渥;但他對商業利益並不感太大興趣,心底明白因為自己真想心做而撐起的事業,發展性會長遠,於是毅然辭去工作,重拾媒體業的抱負,再次重建《新網新聞網》。
麻大哥笑稱,自己是最富的窮人,不論是炙手可熱的歌劇、交響樂或國內外一流表演藝術等演出,總能被力邀欣賞。可惜平日分身乏術,錯失許多欣賞機會,贈送的公關票常過期還堆在家裡。不少人曾洽談想投資新網,出發點都缺乏對獨立媒體應有的新聞事業理念,不想堅持的方向可能因此變質,也就作罷。
打滾多年 深知人情冷暖
「新網新聞網」的辦公室位於板橋,是現任遠景出版社的發行人葉麗晴所支持的。麻念台與葉麗晴是在四、五年前,遠景於誠品舉辦的新書發表會上認識的,因緣際會下偶有連絡,葉得知麻苦心一人經營,便大方將空房子借給他當新網根據地。
在藝文界打滾多年,麻大哥見過許多有事向他相求時便極力討好,他也都儘力幫助對方、但麻大哥苦撐理想真需要連絡尋求協助時卻躲起來見不著面的人;但仍有極少數朋友卻是得知他遇困難時,二話不說馬上慷慨解囊,還以捐款贊助而非借款名義,那種義氣相挺讓他感動萬分。麻大哥的經驗,愈是財大氣粗的愈不如市井小民能富有人情味。
媒體生態的變化與記者的今昔差異
提至媒體的變化,麻大哥認為今日的媒體環境與昔日大大不同,一人經營部落格和或在網路建立小報並非難事。網路平台發達,資訊流通快速、傳閱量大,紙本印刷對於平面媒體來說成了一大成本負擔,甚至必須靠一些「業外收益」例如策辦展覽活動等來平衡收支,更因為需要維持生存,與商業利益妥協造成新聞廣告化或業配等被詬病的現象。
在媒體界多年,被問及記者的素質轉變,麻大哥指出本質並無大異,昔日主要是政府控管媒體,今日雖已百花齊放,但在媒體壟斷陰影下,仍有報業高階主管取捨新聞前必須揣摩上意或請示上級,檢視有無合乎報社的利益或政治傾向的問題,像是記者黃哲斌發表過的〈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便是黃對於業配新聞與讀者的信任之間的衝突感到無法接受,只好離開媒體的寫照。
麻大哥不諱言,整體而言記者的素質是降低的,同時表示作為記者要敏銳,學會深入和懂得質疑,不是只一味跑新聞寫寫公關稿,但也認為拜資訊快速流通與開放的社會氛圍所賜,只要媒體人肯堅持方向與原則,抓住好議題深入客觀報導,如同〈不能說的祕密〉的獨立導演李惠仁這般敢挑戰體制,便容易一戰成名。這一代年輕人因大量的資訊吸收,所以比以往的年輕人敢於抗爭,也更能讓這一帶的新媒體人有更多發揮理想的機會。
對洪副院長的印象及參選意義性的突破
麻大哥說,自己對洪副院長的印象多半來自媒體,因為自己不是跑政治線的,與洪並沒有深入接觸,不過昔日籌辦的「國際藝術營」,洪秀柱立委辦公室也是協辦單位之一。再者,就是新聞媒體多半會需要某些新聞資料,洪辦也都會樂於協助。
對於洪副院長出來選總統,麻大哥認為對國民黨而言十分具有意義,開先例打破大家對於國民黨員過去非要由既定印象裡重特權與裙帶關係的的某些政治利益的大老才有資料來擔任這樣的角色,讓總統競逐能趨於制度化。此後國民黨內或許能有更多人願意出來選,漸漸轉型與一般並無兩異的政黨。就洪秀柱個人來說,她昔日並沒有選總統的野心卻出來競選,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即便是結局可惜了,長遠看來對她個人的聲望還是加分的。
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麻大哥堅持新網的完整性,過去的影音圖文檔他絲毫不刪,也與Google News搜尋引擎隨時更新新網發佈的新聞,FB頁面的經營他也毫不馬虎,自寫程式自動更新。「成本固然低,但是品質好。」麻大哥表示,新網的閱聽人雖然不多,但多半是藝文界或文化圈有份量的人物,現在是分眾時代,雖然持續報導不被重視的文化藝術與公益、環保等新聞,不弱其他媒體搶著已即時渲染政治意識形態、藝人煽腥色八卦與災難新聞那樣擁有極高的閱聽率,但《新網新聞網》創設的宗旨,就是替弱勢人物與團體發聲,報導社會小人物溫馨感人的故事,他說,總會有一些願意關懷這樣人事物的閱聽與讀者存在。
麻大哥表示,由於只走非主流的路線,當然沒有足夠的資金聘請大量的記者。「從跑新聞寫稿到平台經營全部自己來,這工作實在是要耐得住寂寞。」
不過,就是因為這種特質,《新網新聞網》不像現在的許多新興網路媒體,開辦費用籌資動輒三至六千萬,為維持營運需要妥協的部分也多,連大陸的《鳳凰傳媒》都已進行裁員,目前網路新媒體大環境仍非絕對能夠獲利;麻大哥目前規模或許尚未具備獲利營運模式,但現階段卻能堅守媒體良心,就如網站首頁揭櫫的「非營利、非主流、非常獨立媒體;無後臺、無背景、無限寬廣輿論」,努力深耕清流媒體,守護社會良心,等待整體環境更成熟再策畫擴充規模。
對於過去一些願意跟隨他跑新聞學習的志工與具備相同理念的夥伴,他也深感安慰。麻大哥說,有些媒體靠的是雄厚資金或是政治傾向,但《新網新聞網》靠的僅只是一點執著的心。自己雖然也曾猶疑與懷疑過不隨波逐流的理念,但現在看開了,也就能快樂而堅定地走下去。至於未來,他期望能有更多對新聞工作有理念的年輕媒體人,願意一起為建立更完整深度報導而一起奮鬥,當然也希冀會有更多社會大眾的支持與鼓勵,讓這份小而美的網路原生媒體能更茁壯,替社會作更多的溫馨報導。
真誠過生活,日日是好日
0 意見:
張貼留言